今天我們談談交易的最高級別--穩定盈利,這是每個投資者渴望的終極狀態,這篇文章非常棒,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作為一個已經穩定盈利的操盤手,我來談下不斷提升認知到最終穩定盈利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吧。我主要做外匯,期貨和期權,A股也做,但是中國的股票你們知道的,做空的限制太多,融券融不到,股指期貨還限制開倉和提高杠桿率。所以要等一個輪回需要5年以上,所以股票等待建倉機會比較漫長,所以主要的精力還是在可以雙向操作的外匯保證金市場上。
從交易者的層面來看,我一般把他們分為這么幾類人:
①
--幼兒園階段:無知者無畏--

這種人沒做過交易,只是從朋友那里聽說,交易能賺大錢,或者是書刊雜志上讀了一些交易大師的成功學傳記,然后就跟打了雞血似的,覺得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在金融市場賺到很多錢,這些人沒有風控意識,甚至感覺這個市場只會賺錢,不會虧錢。于是他們就開戶,然后一頭扎進市場開始交易。
然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運氣實在太好,剛好遇到一個股票大牛市,然后滿倉做多賺的盆滿缽滿。然而這其實是個悲劇,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完整的牛熊市周期循環,賺錢效應片面的讓他們認為賺錢很容易,盲目樂觀了起來,賭徒賺了錢也是不會走的,然而運氣是會用完的,一旦牛市結束,在漫長的熊市的幾年里,他們一樣會把錢虧光。
另一種情況是他們交易沒多久就遇到了滑鐵盧,特別是在保證金市場,帶杠桿操作直接結果就是爆倉。
經歷一個完整的牛熊市洗禮以后,兩種情況最后都是碰的是滿頭包,慘烈虧損收場。但是其實這類交易者只占到交易人群的不足10%,為什么人數這么少,因為說白了,只要智商正常,大幅虧損痛過之后的體驗都是很深刻的,他們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開始對市場變得謹慎。
這類人開始分化,一部分人是從貪婪走向另一個極端——恐懼,他們覺得這個市場殺人不見血,自己不適合做交易,不如老老實實工作來的穩定,所以干脆放棄了市場,再也不踏入。其實這種結束的方式對于這類沒有交易天分的人也算是壽終正寢,人最關鍵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
另一部分人不甘心,不服氣,覺得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交易沒有那么簡單,于是開始分析失敗的原因,開始準備進入學習階段,也就是小學生階段。
②e②
--小學生階段:求知若渴--

當意識到市場的風險和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后,幼兒園畢業了,進入了小學階段,也就是刻苦學習階段。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指標,交易理念的書籍就是給他們準備的。他們求知若渴,買各種技術書籍,學習各種名人的操盤技術,看視頻,聽講座,到處拜師,甚至盲目相信各種電話推薦股票的各種所謂的老師,希望有人指引。
然后各種所謂的交易理念告訴他們,一定要懂技術指標,一定要止損,于是各種什么江恩理論,波浪理論,KDJ,MACD,布林帶,均線系統,K線形態學一大堆理論不停的灌輸,而且他們還學會了止損,雖然開始還是比較心疼,但是止損個十次八次也慢慢習慣了。慢慢的他們開始自滿,他們天真的以為交易就是一堆數學指標公式,他們到處炫耀,滔滔不絕,講的頭頭是道,忽悠忽悠幼兒園水平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鳥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一年下來,他們發現自己的賬戶還是沒有盈利,不斷的止損讓自己的賬戶越來越瘦,自己感覺掉進了一個黑洞,日復一日的做著無用功,即使偶爾能盈利幾筆,也會被接下來好幾筆止損把利潤慢慢抹掉。這個層面的交易者是大多數人,占到8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老手的特點是講交易指標和理念能滔滔不絕幾個小時,但是交易卻沒賺到錢。那些大部分所謂帶你的老師,或者分析師都在這個層面。
而且這個小學階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畢業,我認識一個老手,自稱做期貨18年了,他的微信公眾號里面全都是自己寫的文章,很有水平,講的頭頭是道,雞湯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虧損600萬,至今還沒實現穩定盈利,他自我安慰說交易員是大器晚成的行業,他還沒有放棄。我無語。
當這個層面的交易者經過了好幾年渾渾噩噩的交易,開始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產生了懷疑。
1,交易指標會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線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個對?
未來的行情無非就三種情況:要么漲,要么跌,要么震蕩,隨便判斷一種都有33%的勝率,但是每疊加一種技術指標,排列組合就多一倍的判斷情況,MACD判斷2種,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線就是8種 ......
2,交易指標會鈍化,在連續幾個月的震蕩走勢里,根絕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拋低吸,做的不亦樂乎,然后行情從震蕩走勢進入上升趨勢走勢,KDJ高位死叉,結果你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做空,結果行情連續漲了1個月,KDJ在高位反復死叉,鈍化了1個月,你的虧損遠大于做震蕩趨勢賺的那點微薄盈利,最后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3,交易指標會滯后,對于比較小的波段漲幅或者跌幅來看,交易指標往往會出現滯后,也就是上漲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現金叉,等你進場做多以后,行情開始回落,你被掛在山頂,高處不勝寒,然后站崗等著行情漲回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
有人說把技術指標當成反向指標不就可以了嗎?呵呵,對不起,行情萬一不是小幅上漲波段,是大幅的上漲趨勢行情的時候,你卻與行情反著做空,你會死的更快,快速上漲的行情會很快把你拉爆倉,你會捶胸頓足的說:我等了這么久,這么大的一波牛市,我卻做空爆倉!你恨不得把電腦砸了,久久不能原諒自己。
這種情況很可能會伴隨你好多年,甚至終身都走不出來,因為大部分人都被困這個層面迷失了自己。這類人也是金融市場的永動機,源源不斷的給這個市場貢獻著新鮮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賺的利潤主要來自于他們。
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技術指標和固定的交易法則只會讓你的判斷陷入混亂,甚至你懷疑編寫技術指標的人也只是看圖說故事,從幾十年的市場行情數據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論的情況然后截圖編寫成了一本書,固定交易法則的發明者也是發現法則失效后寫了一本書,然后鼓吹自己的理論,騙騙消費者,賺取豐厚的版權費,最后離開市場,這在華爾街屢見不鮮。
你于是去搜索了下,你發現:
均線系統買入法(葛蘭碧八大法則)發明者葛蘭碧,最終破產離開市場;
波浪理論發明者艾略特,只是個會計,一輩子沒有做過股票,他的繼任著,小羅伯特.普萊切特,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后天天到處演講說美股將進入長期熊市,并且自己長期做空,結果美股很快創出新高又漲了13年,他虧了一大筆錢以后從此銷聲匿跡;
江恩理論的發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復雜的理論(反正我是沒完全看懂),有角度線,有四邊形,有六角形,有占星術。。。。。。結果江恩晚年破產,窮困潦倒;
被無數國人奉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的杰西. 利佛摩爾,晚年破產自殺;
著名的海龜交易法則的發明人丹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盤后虧損60%以后一蹶不振離開市場。
.......
學習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學懂一門理論就能在這個市場穩定盈利,并且執迷不悟的人,我建議早點離開這個市場。我本人在這個層面也是停留時間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頓悟:
我發現了沒有人能通過技術指標準確預測市場,技術指標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為什么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術指標呢?通過思考,我發現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則----概率。
頓悟后,我馬上扔掉了廖英強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種理論等一共20多本書,是扔掉,不是賣掉,因為我連賣都懶得賣,我想讓這些書馬上消失,這些糟粕困擾了我很多年。
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么小學階段畢業了,你進入到最后的不到10%的人群里面,也就是進入了中學生時代階段----概率的世界。
③③
--中學生階段:概率的世界--

進入這個層面以后,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人能準確的預期市場,市場的任何行為都是概率的結果,市場第二天可能漲,也可能跌,你只需要對可能性做出相應的計劃就是了,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所有可能結果,都落在你的計劃范圍內,你的計劃永遠都不會失控。
概率包括了三率:
第一,勝率:每次建倉到平倉是盈利還是虧損的。(其實這樣理解不對,這也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思維的區別,以后會講,這里為了方便理解暫時定義為盈虧);
第二,賠率:也就是盈虧比,每次做出的計劃,如果賺錢盈利多少,虧損的話虧損多少;
第三,破產率:也就是倉位控制或者叫做資金管理。
第一:勝率
舉個例子:
我和你玩拋硬幣的游戲,每人1000元籌碼,拋一次賭1元,正面我贏,反面你贏。我贏你給我1元,你贏我給你1元。
你會覺得這個游戲很無聊,因為從概率上來講,如果次數足夠多,樣本空間足夠大,你和我的勝率都趨近于50%,我們在玩一個永遠沒有勝負的游戲。
但是如果情況特殊一些,比如地面不平,是一個磚頭鋪成的路面,硬幣有一定概率掉在地上的時候是豎起來夾在磚頭縫隙里面的。這種情況如果判定算你贏,那么概率的天平就不平衡了。通過統計1000次的結果有10次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是1%,也就是你的勝率變為了51%,我變為了49%,勝率變得不平衡了,那么這時候,還是賭1元,我覺得你可能恨不得一天跟我玩成千上萬次,因為你知道你有勝率優勢,只要次數足夠多,你遲早贏光我的1000元,讓我破產。
賭場里面就是利用這一點勝率的不均衡賺錢的,有一種骰子的玩法,是押大小,三個篩子,數字之和是3~18,如果是3~10算小,11~18算大,賠率2倍,也就是你押1元,你贏了給你2元,輸了扣1元??此苿俾适?0%,但是賭場規定,只要是三個數字相同,比如三個6,三個3,三個1,就算賭場贏。結果賭場的勝率就變為了51.35%(自己去計算),一天賭場可能要玩上萬局這樣的游戲,而且客人不一定都押最低賭注,所以從概率上只要樣本空間足夠大,賭場包賺不賠。
美國有很多高頻交易公司也是利用這一點來盈利,注意這里的高頻交易可不是指炒單,不要以為你一天坐在電腦前,不斷利用分鐘線交易,利用勝率的微弱優勢,不斷累積利潤就叫做高頻交易了,這種做法在美國看來已經很low了,高頻交易公司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筆以上,設備用的美國軍方的微波通訊技術(價值一般在5000萬美金以上),交易的延遲時間單位是微妙(最近聽說向納秒邁進),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單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也就是說我們的光纖網絡的延遲時間在他們看來是超級慢動作,他們把設備直接架設在納斯達克的交易所機房內,利用最近的物理距離,優先成交后然后提高一點報價在提供給市場,賺取微弱的價差。
問你們一個數學題:如果每1筆的勝率是51%,那么每天要做多少筆交易,當天盈利的概率是99.99%?
根據數學建模,答案大概是大于10萬筆交易。也就是說高頻交易公司每天要做10萬筆交易以上,可以保證當天賺錢的概率是99.99%。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在2014年在美國提交IPO申請準備上市,為了上市不得不公開他們的財務報表,結果發現該公司在1238個交易日里,只有1天是虧損的,2013年營收為6.65億美金,利潤為1.82億美金,同比增長8%。
第二,賠率
再來看賠率,如果地面是平的,不可能有硬幣豎著的情況,那么改變一下賠率,比如你贏我給你1.05元,我贏你給我0.95元,勝率不變,賠率變成了1.05/0.95=1.10,你一樣會拼命和我玩這個游戲,一直到贏光我的1000元。
喜歡打麻將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個原理,就是所謂的麻將高手,經常是輸小牌贏大牌,從勝率上看,他胡的次數不多,但是最終贏得錢確很多,因為他們知道賠率這個概念。
其實做交易的賠率的思想和打麻將完全一樣,在交易中非常重要,其實做過幾年交易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勝率能達到40%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失去的勝率優勢只能靠賠率來彌補。
請問你,若一套交易系統的勝率只有30%,但賠率可以達到1賠3,也就是盈利是虧損的三倍,你認為怎么樣呢?我會說,這是一套不錯的系統。為什么呢?仔細看分析;
10次為一個交易周期,每次賺就3,賠就1。
10次全虧, 虧10
9次虧,1次對, 虧6
8次虧,2次對, 虧2
7次虧,3次對, 賺2(請注意,這就是30%勝率,賠率一賠三的情況)
6次虧,4次對, 賺6
5次虧,5次對, 賺10
4次虧,6次對, 賺14
3次虧,7次對, 賺18
2次虧,8次對, 賺22
1次虧,9次對, 賺26
10次全對, 賺30
因此,你還認為賺錢的根本在勝率么?是不是你理解了為什么賺錢高手可以經常錯,最后賬戶仍在賺錢呢?是不是可以理解海龜交易法則的創始人丹尼斯說他95%的交易都虧錢,賺錢的交易只是5%還可以創造如此大利潤的原因,所以,你是不是該改變一下你仰慕高手的標準了?人往往會被表面的東西所吸引(勝率),而忽視更重要的東西(賠率)。
賠率才是交易員要考慮的根本問題。
好好體會下索羅斯的這句話吧:
你正確或錯誤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正確的時候能賺多少錢、
錯誤的時候會虧多少錢。
---------索羅斯
第三,破產率:
還是拋硬幣的例子,你我各有1000元,我把勝率優勢和賠率優勢都給你,地面是不平的磚頭地面,你有51%勝率,然后你的賠率還是1.10,但是游戲規則修改下,不是你贏了賺1.05元,輸了虧0.95元了,而是賭注提高1000倍,你贏了賺1050元,輸了虧950元。那么最后誰贏就不一定了,因為你雖然占有勝率和賠率優勢,但是破產率太高了,你很有可能第一次就輸了,然后再也沒錢玩第二次了,你破產了。
這個例子就說明倉位管理或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無論你多有把握,你也不能把所有籌碼壓在一次機會上,并且你還要計算好,每次如果行情押錯了,你的最大損失是多少,你能不能承受,這就是倉位管理。也就是如果你有把握在長期的市場交易中取勝,你也必須計算好,你可以承受多少次損失而不破產。
比如你每次計劃損失2%就止損,那么你可以交易50次才破產,那么你有信心在交易10次以后就開始盈利,那么這就是一個安全的系統。
要知道,交易世界的盈虧是非線性的,不是每次交易一定能賺錢的,它是一個概率統計的結果,如果認為從情緒思想上改變勝率,造成虧損,很可能導致交易盈虧的不均衡。
交易員有句著名的話叫做:賺大賠小,生存第一,前一句講的是勝率和賠率,后一句講的是破產率,而紀律是始終把每一次操作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中的一種心態均衡術。
再次從人性的角度去考量,為什么生存第一這個環節在實踐中總是被忽視呢,原因如下:
人性導致人總是急于致富,如果能一夜暴富更好。因為這種急于致富的心里,導致重倉,頻繁交易。
重倉交易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大賺,因為思想指導行為,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的關系,所以下一次還是會重倉,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從原點回到原點。所以之前的大賺其實是一種陷阱。甜蜜的誘惑而已,因為你思想里重倉這個觀念導致你必定死于這個市場,早晚而已。一種是大賠,大賠我們可以從數學角度去考慮一下。
虧損5%,后期要打平需要盈利5.26%
虧損1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1.11%
虧損2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5.00%
虧損3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42.86%
虧損4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66.67%
虧損5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虧損6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50%
虧損7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33.33%
好了我不往下繼續列舉了,有興趣自己算,一次大賠就可以讓你的本金大幅度縮水。所以你的資金可以支持你的交易系統玩多少次可以進入盈利的循環,這個就是破產率的計算。
概率世界的非線性思維方式:
我們經常聽到交易的短期收益是非線性的,什么意思呢?我舉個例子:
線性函數:
一個人去公司上班,一個月21個工作日,周末休息,按天發放工資,一天200元。如果他一個月沒有缺勤,上滿21個工作日,那么他的工資是 200x21=4200元。他的工資隨著工作日增加的表現是一條直線,工作日越多,工資穩定直線增長,這就是線性函數。
非線性函數:
一個麻將高手去打麻將,一個月也打21個工作日,周末休息,每天打50局。那么統計他的每天收益是這樣的,第一天:賺200;第二天,虧80;第三天:虧70;第四天:賺350;。。。。。。第二十一天:賺300。結果統計下來,盈利6500,虧損2300,凈賺6500-2300=4200。但是從圖表來看,他的收益隨著時間推移不是直線,而是跳來跳去,但是從21天的總體收益來說他是正的,這就是非線性函數。
所以概率世界對盈虧的理解不能按照常規世界去理解,它是一個大數據統計的結果,結果的正負需要大量的樣本空間元素,不能簡單的看獨立的事件和短期的結果去做出判斷,容易形成偏差。
所以我見過很多帖子說他能每天盈利xxx~xxx美金,這種帖子我都不想點開去看,因為他邏輯上違背了概率的非線性思維,一定是騙人的。
到此為止,你基本上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你的交易開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你開始盈利了。但是你會發現你的盈利并不穩定,你往往某次押注太多而止損過大,或者押注太少做對了行情但是盈利太少,或者你由于太過于謹慎而錯過了行情而懊惱。你的賬戶可能是前幾個月大幅盈利,然后后幾個月又虧了回去,資金凈值曲線像心態圖,你很困惑,你意識到在金融市場,穩定盈利才是高于一切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50年,平均每年盈利只有19%,結果早就了世界首富。索羅斯40年每年盈利23%,造就了180億美金的財富。你發現你的月盈利往往能達到5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年平均收益經常是負的。你終于意識到穩定二字是多少重要,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威力超過原子彈。,是多么深刻的一句話。沒有穩定的復利積累,無論你多么努力,賬戶凈值也只是心電圖而已。
你需要一種機制,保證你操作的穩定性,從而實現穩定盈利。想到了這一層,你的中學生涯可以結束了,進入了大學時期,也就是下一個層面,心態管理層面,也就是紀律層面。
④
--大學生階段:心態的管理---紀律--

其實除了上一個層面的三率,還有最重要的一律,就是:紀律。
紀律是可以把上述三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且能夠實現重復性操作的執行力。能做好這一層面的人,已經到了金字塔的頂部,只占到所有交易者的1%左右。
在這個層面,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用紀律去統領一切概率的可能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去理解。
紀律(心態):
在紀律的貫穿下,圍繞概率做出計劃。
勝敗,對錯,和盈虧是三個全完不同的概念。
這個概念我沒有見過任何交易書本上提出來,是我把他們提煉出來的。
勝?。?/b>
在這里,勝率的意義變了,勝敗并不是指盈利和虧損,而是行情有沒有按照你計劃的大概率事件進行。這個意義很重要,仔細體會,因為這就是概率世界,要用概率思維。
比如:
我覺得黃金明天價格上漲,日K線是實體較大的陽線是大概率事件,于是做好計劃,明天找個日內低點進場做多,結果行情沒有按照計劃的上漲,行情只是震蕩了一天,我在晚點時間找個高位平倉出局,最后收了一個十字星K線,雖然這次操作是小幅盈利的,但是我從統計上我是按照失敗率來計算的。
對錯:
對錯是整體策略的執行力的結果。
還是舉黃金的例子:
我決定做一個黃金的日線級別的波段,明天入場做多。、
進場點:
在日內找低點進場,時間大概是下午16:00~18:00(歐洲時間段),或者21:00~23:00(美國時間段)
持倉形態:
在第二天凌晨2:00必須走出實體超過5美金的日K線。
止損時間和形態:
進場后2小時不拉升止損;
進場后下跌超過3美金止損;
進場后最低點如果高于開盤價,跌破開盤價止損;(和上一條哪個優先哪個執行);
超過凌晨2:00,日K線實體不足5美金止損(也可能是止盈了)。
進場倉位:
10%
止盈:
跌破5日均線止盈;
跌破正止損價位止盈(正止損是我發明的詞,也就是行情大幅離開成本價以后,在成本價上方0.5~1美金設置止損)
計劃做5個交易日,第5個交易日當天找高點止盈(時間止盈)。
好了,時間空間都有了,下面就是明天的執行力了,第二天有沒有完全按照計劃去執行,如果執行了,就是對,沒有按照計劃執行就是錯。
如果你發現計劃制定的有漏洞,那么也一定要按照計劃進行,或者按照損失最小的方式執行,然后執行之后在根據盤后總結,分析總結,修改計劃的不足。絕對不能盤中臨時修改計劃,這個是大忌。
盈虧:
最后,其實最不重要的才是盈虧。
這個很矛盾,做交易嘛,最重要的就是賺錢,但是做過幾年交易的朋友肯定明白一個問題,你越是注重盈虧,你越是賺不到錢。你過分專注于你的頭寸的浮盈或者浮虧,浮盈一點就馬上想落袋為安,浮虧加大反而幻想能扭虧為盈,或者你如果開多單后,行情下跌,你止損,剛止損不久后行情就開始上漲,最后甩掉你開始一波行情,然后自己就開始后悔。
過分專注賬戶頭寸盈虧,你的心態就會被甩來甩去,失去執行力。最后我發現,只要認真關注勝?。ㄒ簿褪勤厔菡瓶啬芰Γ?,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最后必定盈利,盈利其實只是計劃的副產品。
在橋水基金的CEO雷·達里奧 的《原則》一書中描述了一級效應,二級效應和三級效應的概念。
簡單的說,你要達到高級別的目的,就要忍受或者忽視低級別的痛苦。
比如你想健身獲得好身材(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健身中的肌肉痛苦(一級效應);
你想身體健康(二級效應),你就要忍受不能吃各種你喜愛的含高脂肪,膽固醇,糖分的食品(一級效應)。同樣道理,如果你想在市場長期穩定盈利(三級效應),就必須堅持關注勝?。ㄒ簿褪勤厔菡瓶啬芰Γ?,和對錯(計劃執行能力)(二級效應),并且忽視盈虧(一級效應)。
其實紀律就是把上述過程一遍又一遍的機械性的重復,直到形成一種習慣。
良性的循環可以讓你穩定盈利,惡性循環讓你持續虧損。
良性循環是:
自信---自律---獲利---自豪---自信
惡性循環是:
盈利---違反策略---虧損---沮喪(情緒失控)---大虧
所以要想辦法走向良性循環,并形成習慣。
比如本來你通過幾百次交易統計,找到了勝率和賠率最高的形態去交易,比如在5日均線以上做多,5日均線一下做空,或者只做趨勢開始以后的折返行情,結果連續止損了3,4次以后(假設3,4次連續止損在系統中是正常的情況),但是你的心態不平衡了,開始不服氣,和市場鬧情緒,丟掉了原來的計劃,開始追漲殺跌,或者抄底摸頂,你背離了你的高勝率和賠率系統,結果勝率賠率大幅下降,最后導致大虧。
或者你本來就只做趨勢行情的折返走勢,這樣賠率最高,比如漲勢的趨勢,下跌后調整的折返的底部空間止損有限,但是上漲空間卻很大,這樣的交易是高賠率系統。結果可能因為折返走勢是一個復雜整理走勢,時間和空間都超過你的預期,比如你預期整理5天,結果可能整理了8天,你覺得應該是v型反轉,結果走了一個abc三浪,甚至是5浪的下跌三角形整理,結果你止損了好幾次,就開始亂了,要么是賭氣開始頻繁交易,虧損加大,要么就是害怕繼續止損停止了,從而錯過了這次機會(記住錯過一段機會行情也是虧損,因為盈虧同源,該抓住的行情沒抓住,也會造成你賬戶最終的盈虧比不均衡造成虧損)。
或者是你總是感覺你的某次機會是包賺不賠的機會,錯過太可惜,你無形中放大了勝率,你想,本來應該下10張標準合約的,盈利30%,但是如果你下20張合約,那賬戶可以盈利60%,多好的機會啊。結果你違背了你的系統,放大的倉位,無形中大大提高了破產率,本來可以行情反向走20%你才爆倉,結果由于倉位增加了一倍,10%就爆倉破產了。結果很不幸,交易所半夜修改規格,你做的品種第二天開盤很快跌停,然后連續三天,你爆倉了。你內心無形中放大機會的勝率,往往可以導致你不自覺的增加倉位,加大破產率。
這些都是交易中導致走向惡性循環的一些例子。
那么說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了,穩定盈利的關鍵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終紀律的執行。
這里我說幾點我的經驗:
1,行為習慣的改變能力:
《幽靈的禮物》這本書里面講了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為習慣的改變,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對第一部分操作很感興趣,但是過了幾年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內容。
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異,性格差異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個性,這個沒錯,我們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壞,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點點棱角,都可能造成虧損,赤裸裸的虧損,所以市場迫使交易者必須對自己的性格經行調整,我們不能騙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100%的忠誠。
我們必須謹小慎微,一只眼睛盯著市場,一只眼睛盯著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審視自己,有沒情緒失控,頻繁交易,不按照計劃進行,放大盈利預期從而加重倉位.......
雖然我們成人了,但是我們必須像小孩子一樣對待自己。
從改掉壞習慣的角度來看,小孩子其實挺幸福的,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一定會很快出來指責或者懲罰,讓小孩子很快就能記住這件事是錯誤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在交易者中,沒有人監督自己,規則是自己定的,可以隨意修改,所以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縱容自己,這就造成了我們總是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吸煙有害健康,煙民大部分都有戒煙的經歷,但是大部分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自己制定的規則對自己的約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條法律,吸煙的人只要決定戒煙要去公安局備案,如果發現再次吸煙,拉出去槍斃。我估計戒煙者99%能戒掉。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實我們的內心一樣需要約束和監管。
具體方法還是要自己去找,適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頻繁操作的過程,我每天提前寫好交易計劃,并且規定交易次數,然后打印出來,然后簽字送給老婆監督,然后第二天讓老婆檢查賬戶,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內容,如果不符合當面罰跪。怎么樣我也是一個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這個屈辱,這件事堅持了半個多月,我就徹底戒掉了頻繁交易的習慣,交易次數到了以后主動關電腦,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為什么老婆監管半個多月就不監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強,是我老婆看到我賬戶的盈虧波動后受不了,女人嘛??偸呛臀页臣?,所以中止了,但是我發現我的習慣已經改過來了。
記得一本書上說一個新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只要21天,還是有道理的。
我見過的想改變自己行為的方式還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殘忍,我見過一個做交易的朋友,總是抄底摸頂虧損,結果他犯一次錯誤就拿煙頭燙一次胳膊,想改變這個壞習慣,最后在他胳膊有6個煙疤以后他徹底改變了。
不管什么方法,記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類似適合于自己,甚至類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讓自己徹底改變。
為什么要改變自己的不好的行為習慣,因為盈虧同源,你要想穩定盈利,不光要盈利,還要控制虧損。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筆交易的記錄,我發現我只要把抄底摸頂,頻繁交易,重倉交易,情緒不穩定時候的交易造成的虧損去掉,我的賬戶將大幅盈利。所以行為習慣的改變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損。
我見過一個交易員,號稱期貨交易做了18年,雞湯和大道理給你講一堆,結果一問18年虧了600萬,到現在還沒有穩定盈利,我從細節看得出,他在講道理的時候什么都知道,一開始交易,不良習慣就總是伴隨著他,也就是他始終沒有把這些道理,具體到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上去,從而造成了18年的虧損,可悲的是,他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做交易是一個認知需要不斷提升的行業,和交易的年齡真的沒有關系,如果沒有提升認知,你的思維能級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樣的,而且他們還容易產生一種倚老賣老的思想,動不動以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想法自居,讓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固化,這是很危險的。類似于這樣的交易者其實很多,請大家引以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麻將高手不是每天都能贏錢,但是他(她)知道依靠自己的打牌規則,累積下來的一個時間周期內,打的牌局數量如果足夠多,贏錢是大概率事件,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每一局的牌,都按照自己的規則去打就是了,也就是關鍵是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做交易也是一樣的道理。
本來你計劃交易10次,3次較大賠率的盈利就可以覆蓋7次虧損。但是如果交易開始就出現連續3次虧損,那么這個交易者的心態是不是還能保持平靜,而不懷疑自己?你還能堅持原來的計劃嗎?
這里有一個例子:
《海龜交易法則》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貨的例子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龜交易法則,在1998~1999年的10個月當中做了28筆可可交易,在前6個月,他連續交易17次都是虧損。結果最終10個月里面,他大幅獲利。交易28筆,勝率14%,賠率(盈虧比3.5),虧損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凈利潤55903美金。
如果換作是你,你能在6個月虧損17次還繼續堅持你的交易系統嗎?
所以擁有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系統也許很重要,但是能堅持操作的一致性更為重要。在你不保證你的系統預期一定為正的驗證階段,你一定要降低破產率,充分的驗證,保證樣本空間數量的足夠,然后根據概率的思維去統計自己的數據。不然如果破產率較高,一旦連續虧損幾次,即使這種情況在正常的概率范圍內,也會干擾你的判斷。等系統成熟以后,你才可以嘗試慢慢加大破產率,從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風險可控并且收益最大化。
3,沉沒成本,賭徒謬論和心態歸零:
沉沒成本是指你無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虧損了賬戶的5%,你開始痛心疾首,開始自責,早知道不開這個倉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開電腦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責怪自己,這5%是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叫做沉沒成本,如果你想繼續心態平靜的交易下去,你必須接受它,讓自己的情緒馬上回復正常,因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賺多少錢或者虧多少錢毫無關系。
賭徒謬論是指一部分賭博的人相信運氣,上一次虧了錢,那么這一次大概率就能賺錢。其實這是個謬論,就和拋硬幣一樣,其實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說每一次賭博的結果,和上一次的結果沒有任何關系,做交易也是一樣。所以不要讓上一次的結果影響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兩個原理,就要學會心態歸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賺還是大虧,總結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記住,然后忘掉這次事情,重新開始,要做到心態歸零,千萬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結果對心態的影響,帶入下一次交易。
4,時間框架的選擇問題:
有的人喜歡做短線,有的喜歡中長線,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比如我喜歡做中長線,我就喜歡看日K線,周K線和月K線,只有決定具體進場當天的時候,我才會參考30分鐘K線。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亂的,比如做短線的,本來看的是5分鐘K線,做多結果被套住了,然后就開始看日K線,從日線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這樣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險的。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時間框架也是減少虧損,穩定盈利的關鍵。
5,避免交易系統的程序化歷史回測陷阱:
勝率和盈虧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統的預期是正還是負一定是通過你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
這里再強調一下,是自己長期做單的統計結果,不是把你的系統編個程序去跑歷史回測。你以為這樣能偷懶,很快算出你的系統預期為正還是負?錯了,歷史回測的結果和實盤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過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過度擬合,時間框架跨度不同,模擬和現實成交價格偏差,滑點等等問題。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統必須放進實盤去檢驗,然后自己做出統計。
我修改一次系統往往要實盤檢驗3個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據實盤統計,你要從概率上挑出高勝率加高賠率的操作,看看有沒有共性和重復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勝率,大幅虧損的操作,并想辦法克服掉這樣的操作。你計算一下,如果去掉這些大幅虧損的,情緒化,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單,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經得到了一個預期為正的交易系統,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優勢操作的重復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種不按照計劃操作的做單習慣。如果真的做好了這一切,你的系統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個性,這個系統就是屬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別人效仿不了的系統,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說白了,還是一個提升認知,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偷懶,必須去實盤驗證。
如果能把上述五點做好,就有了比較好的紀律感,那么做交易就進入了1%的絕對盈利者的范圍了。這些朋友交易風格很穩定,收益也很穩定,已經在市場中是很不錯的交易者了。但是他們離大師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
那么大師的境界,是怎么樣的呢?
⑤u⑤
--大師的境界---信念--

普通交易者通過不斷的學習,體悟,實踐,約束,能達到大學的階段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要達到大師的級別,不光要通過學習,還要通過哲學的升華,這種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結果,是天生的能力,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全世界屈指可數。
索羅斯在1992年做空英鎊的時候,他的助手德魯肯米勒對索羅斯說:我覺得機會來了,我們應該下重注,55億。索羅斯在聽完他的解釋之后,他說:你沒問題吧?這是二十年不遇的機會,我們應該把200%的身價都賭上。最后他們動用150億美元,把曾經歷史上最強悍的銀行——英格蘭銀行,給徹底打趴下了。
這種操作即使你達到了紀律良好,穩定盈利的層面,你反而不敢做出這樣全押的操作,因為不斷的良好紀律習慣告訴你不能犯錯誤,會破產的,這種賭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則是相互違背的。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幾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穩定交易,慢慢積累財富,但是大師的不同就在于這里,他們在關鍵時刻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本來的一切原則去做自己認為是非常確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們,這種信念會成為為強大的意志力,從而扭轉時空格局改變現狀。
你早晚會明白,其實沒盈利的人和穩定盈利的人的差別,歸根結蒂是信念的問題,沒盈利的人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如果你決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經成功了,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個走流程的過程問題。
這不是危言損聽。
近代物理科學家也通過量子力學證實了這一點:
量子力學中的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科學家驚訝的發現,人類的觀察竟然可以改變電子的形態,如果觀察它,實驗顯示電子會變為粒子,如果不觀察,電子會變為波。也就是人的意識可以改變量子的形態。
為此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尼爾斯.波爾和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爭論了30多年,愛因斯坦不信這一套,認為量子的形態在人們觀察之前就已經確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識改變?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然后在1955年離世。
天才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 貝爾終于在1964年想出來一個辦法證明誰是對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據量子纏繞理論設計一個實驗儀器,通過實驗數據就可以證明到底是波爾對還是愛因斯坦對,結果1972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澤(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別根據光量子糾纏的偏振原理設計出了實驗儀器,經過實驗數據的驗證,證實了波爾是對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縮狀態確實是由觀測者的意識而改變的,上帝不光會擲骰子,而且無時不刻都在擲骰子,愛因斯坦錯了。
甚至在最新的實驗中,2017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實驗中,竟然發現在放入光柵之前,量子的狀態已經發生改變,也就是說未來的意識行為可以改變歷史。世界的物理學家通過實驗不斷的被量子力學震撼,不禁常?;叵肫鹆孔恿W的創始人尼爾斯.波爾說過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學沒有讓你深感震驚的話,說明你還沒真正了解它。
這個世界是由各種微觀粒子組成的,而量子是他們的基本單位。
然而量子的狀態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識改變,也就是說世界是由人的意識構成的。如果推論下去,歷史不存在,時間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識的產物,而信心引導著意識,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做成一件事,關鍵是看他的信念夠不夠強大。
縱觀周圍,為什么牛B公司的創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參考馬云,看看他演講就知道了,因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經成功了。
馬云在2016年公司年會中說,忽悠和自信的區別: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讓別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別人信不信不知道。
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困難的時候,革命為什么能成功也是這樣的道理。裝備差,人少,這些都不是問題,信念沒有動搖,最終改變了一切。
只有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沒有絲毫的懷疑,你做任何事情都無往而不利。哲學和科學早晚會在山頂回合的,而早點明白對自己的人生很有好處。大師和成功交易者的區別就在于,他們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擬的。
獲得交易信念之后你會發現自己有2個改變:
1,發現邏輯的欺騙性(邏輯陷阱):
先講一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離謂》
故事是說春秋時期一個叫鄧析的人(據說是歷史上律師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鄭國有個富人的父親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個人漁夫打撈了上來,漁夫向富人要了極高的價格賣給他尸體,富人很不滿便去找鄧析尋求解決辦法,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賣給你,還能賣給誰呢?富者依計行事。過了幾日,漁夫著急了,尸體腐爛發臭,他也去找鄧析尋求意見,鄧析告訴他:不著急,他除了到你這兒買,還能到哪兒呢?最后尸體爛在路邊,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從邏輯上看,兩套說法都沒有錯,但是為什么造成了很壞的結果。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邏輯是為意識服務的。哲學家奧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做個一個比喻:邏輯其實是個妓女,誰給錢就為誰服務,雖然不太好聽,但是很有道理。
其實想想,我們做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先有個念頭(意識),然后才開始給它匹配一堆邏輯,或者說是借口。所以說邏輯其實并不重要,它只是為意識服務的。
我想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謂的各種分析師,評論家,專家在新聞中的邏輯,其實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實,只是他們念頭的副產品。你會發現他們馬后炮水平很高,歐元兌美元今天漲了,他們會找到一堆邏輯和理由為今天的大漲做出一堆解釋(什么美國加息預期降低,什么歐洲CPI通脹增加,什么歐洲退出QE預期可能提前。。。)。不明白這個原理的朋友很可能會認真學習這些邏輯,但是你會發現,這些邏輯永遠只能事后解釋,并不能用來預測行情,這些專家也會有預測,但是大部分都不準,即使準確,也是概率,偶爾猜對了罷了,因為下一次預測他就會失效。
《海龜交易法則》的丹尼斯知道這個道理,他在挑選優秀交易者的時候有一條原則,就是如果這個交易者沒有主見,聽從了經紀商或者分析師的建議而改變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會被交易團隊開除。
邏輯還有一個危險性,就是如果你過于相信邏輯,邏輯會在交易中自我強化,你會在交易中變得固執,你的邏輯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開始下跌,你就會搬出自己的邏輯,然后檢查一遍,感覺沒有錯,然后就是盲目堅持,甚至還逆勢加倉,最后造成虧損越來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懷疑自己的邏輯的時候,虧損已經很大了。
這條原則告訴我們:
a, 邏輯真的不重要,因為分析邏輯需要時間,邏輯對不對還需要檢驗,所以索羅斯由句名言 叫做:有行情先入場,后分析。
b, 不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堅持自己的交易系統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邏輯交易,出現信號就入場。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學生的層面,我描述過80%的人都處于一種盲目的自信,以為學習了技術指標,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實現穩定盈利了,其實不然。
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學生的層面,盲目自信,以為自己知道,其實自己不知道,還到處高談闊論,講的都是看似深奧實際沒用的東西,他們沒有理解各種技術指標背后的意義,技術指標只不過是對最原始的交易數據進行二次加工而已,過度的解讀技術指標,其實還不如看最原始的K線。
高手不同,高手在別人談論行情的時候,更多的是沉默,為什么會沉默?因為在他們看來,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要做的只不過是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預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聽兩個人爭論明天的黃銅期貨行情到底是漲還是跌,就感覺跟兩個人討論明天的天氣到底是下雨還是晴天一樣無聊。
對于高手,不會考慮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慮明天帶不帶傘的問題(預案)。高手實在是懶得和別人爭論,因為在高手的思維里,沒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預測明天的行情,他只會說:明天行情會波動。而沉默其實是一種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現,也顯示出了高手的理解問題的方式,當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預案以后,你已經波瀾不驚了,甚至會感覺交易其實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計劃,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場中成為最終的贏家,最核心的問題,其實看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念,你要堅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簡,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理解的程度,最終決定了你能在市場里走多遠。
最后祝大家都能穩定盈利!交易愉快!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