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被動的收益、風險對比
選取近5年數據完整的偏股型主動基金和增強指數型基金,比較其近3年、近5年區間收益率和年化波動率的中位數,并以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相關數據作為基準進行比較。

如圖1主動型基金收益率最高,增強指數型基金次之,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最低。
如圖2可得,近3年年化波動率中位數,主動型基金波動最大,增強指數型基金其次,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波動最??; 近5年數據,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波動最大,主動型基金其次,增強型指數基金最小。
可見,近年來主動股票型基金收益明顯高于被動指數型基金,波動率上則無顯著規律。
主動型基金收益較高的原因
主動型基金是基金經理根據投資理念,投資部分股票,力圖取得超越基準組合表現的基金。 被動指數型基金則試圖復制指數,不追求超額收益; 增強指數型基金介于兩者之間,基金經理會主動調整基金持倉以獲取超越指數平均收益的回報率。
由于A股市場不成熟,散戶較多,且投資水平較低,具有信息優勢、專業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就能相對容易地獲取超額收益。
同時,近5年A股市場處于熊市,指數漲幅不大,因而被動型指數基金收益率也較低,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的概率大; 但當市場處于牛市時,主動型基金因為倉位沒有指數基金高而跑輸指數基金的概率更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5年的統計時間跨度較長,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收益太差的主動型股票基金早已退出競爭。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從近3年數據來看,股票型基金的波動率明顯高于指數型基金波動率。
另外,挑選優秀的主動型基金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實屬難事,基金經理、投資風格、重倉股票等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被動型指數基金則比較傻瓜,收益雖然沒有主動型基金高,但選擇的難度更小。
因此,風險承擔能力高、有一定選基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主動型基金; 而風險承擔能力弱、剛入門的投資者,被動型指數基金則更合適。
綜上,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概率較高,但其挑選難度大,并非適合所有投資者。 投資基金還要結合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擔能力,選擇風險等級相適的產品,這樣才能安心靜氣享受投資收益,處變不驚應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