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投資者會有疑問?我買新基金好還是老基金好,前文談了A類與C類有什么區別,本文我們就來談談新基金的成立過程,也就是發行期、封閉期、建倉期,就能給自已一個選擇的參考方向。
一只新基金發行再到運作,都需要經歷發行期、封閉期、建倉期三個階段。發行期俗稱叫認購期,一只基金需要先拿到相關手續批準后,基金公司與托管銀行協商好發行日期后,才可以開始正式募集資金。

認購期:基金成立有要求的,認購的人數不能低于200人,認購份額不少于2億,還有如果是開放式基金,單個人不能持有超過此基金50%的基金份額。另外如果超過最長募集期3個月時間,還沒有募集完成的,這只基金就無法成立發行。
這種情況很少,一些發行好的基金幾天時間就能募集完成,甚至有些幾天時間就能募集到百億資金,所以提前達到了成立條件,可以提前結束募集,也就是我們買不進去了。
上面說的是認購,與申購是不同的,這二個很多新投資者搞不明白,認購就像一個公司準備要開發一款產品,你們需要先交錢,產品需要3個月之后才生產出來,申購就是已經有產品了,可以直接買。
認購的資金有3個月的時間閑置期,所以基金公司會將這些資金存在金融機構賺點利息,這些利息收入等發行后會換算成基金凈值,結算給投資者的。

封閉期:前面的這些都完成了,那基金經理就需要開始配置投資了,進入封閉期,這個時間最長是3個月,你認購的資金是不能贖回的(大多數基金在1-2個月左右也就打開了封閉期)。封閉期內一般一周公布一次基金的凈值,通常會在周五晚上。
由于一些新投資者認購新基金會比較擔心,不像老基金一樣能看到之前的業績波動,新基金如果一打開封閉期,短期的下跌波動可能就會出現大量贖回,所以這期間基金經理也是比較謹慎,都是希望在打開封閉期以后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從而留住投資者。

建倉期:建倉期與封閉期很容易概念搞混,可以簡單理解為建倉期總共為6個月,前面三個月是不能贖回,后面三個月才可以贖回。我們都知道基金也是有合同約定投資于什么行業、投資的比例,比如股票多少債券多少,都需要按合同規定的。
但是在建倉期的這6個月內,也就是還沒有發行時,基金經理是可以不按合同的,如果對市場不看好,可以不建倉。就算建倉也可以隨基金經理的意愿選擇。
比如這是一只醫藥主題的基金,在這6個月以內他可以買其它如互聯網、白酒、有色等都可以(過了建倉期就必須按基金合同配置)所以就產生了很多投資者說,這只基金重倉的股票漲停了,怎么才漲了這么一點?。ㄒ驗檫@個期間公布的股票可能不是持有的股票)。
所以如果是指數或者行業型基金看行情,如果是混合型看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