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匯率管制國家
當然這個典型就是中國,這里介紹一下不可能三角理論,就是一個國家資本自由流動、國家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這三個只能實現兩個,中國很明顯選擇是匯率穩定和貨幣自主權,對資本流動進行嚴格的管制,也就是不允許國內人民幣自由兌換外匯,每年有限制額度,不允許投資等等。這也是中國人民幣很難實現國際化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國內貨幣M2存量太大,一旦開啟自由兌換,匯率瞬間貶值幾倍,這會有各種災難性后果。當然也不是說管制就能管制的好的,要做到匯率管制最好做到如下條件:
1)貿易部門順差
如果貿易部門都逆差,你的外匯儲備就不斷流出,外債增加,匯率很難守得住,典型如委內瑞拉這些國家,他們國家超發貨幣,并沒有提高大家的收入,引發通脹,而是超發貨幣以后,外匯儲備又少,外債增加,匯率崩盤,匯率崩了,疊加這些國家自身各種產品都需要進口,這個大通脹才會失控。
2)足夠外匯儲備
有了足夠的外匯儲備,在貿易順差波動或者資本賬戶短期波動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子彈來穩定市場。在15年中國人民幣國際化,覺得自己外匯儲備太多,國家投資又總是賠錢,于是想兌換給民眾一部分,順便一帶一路國際化一下,結果一萬億美元儲備蒸發,然后就開始各種嚴厲的外匯額度管制了。
這里有些人有個觀點,美國一旦超發貨幣,各種美元熱錢就會流入中國,然后中國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增加,然后疊加貨幣乘數,造成人民幣泛濫,這個說的是中國剛加入世貿那些年,一直到14年,中國因為經濟起飛期,確實各種熱錢流入很多,造成基礎貨幣激增,中國不得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來克制貨幣的泛濫。
但是14年以后這個情況就扭轉了,熱錢來的也少,加上那次損失了一萬億,導致了基礎貨幣嚴重不足,用各種酸辣粉創造了10萬億,以保持基礎貨幣的穩定,所以目前不用擔心熱錢的涌入,央行可以通過注銷各種酸辣粉減少基礎貨幣沖抵熱錢帶來的基礎貨幣擴張壓力,另外還可以稍微放開一點兌換的口子,要相信國內這200萬億的人民幣里,有無數的想跑路的錢,略放開幾萬億都能消化,不存在消化不掉的情況,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啥熱錢的流入,這就是個童話故事。
3)兌換管制
當然這個是現在的基本制度,聽說最近QDII基金因為額度問題都停止一些申購了。害怕外匯太多,這就是個小幽默。
上述都是文章節選: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