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以及生活中所有關于手中有閑錢該如何理財的問題,你本人都最有發言權。
無論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公募基金,前面都會讓你做一個風險偏好測試,以判斷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而向你推薦適合的產品。這個測試是監管機構強制要求做的,但金融機構為了銷售產品,實際中一般流于形式;而P2P、眾籌之類,由于還沒有納入監管,更是完全沒有風險偏好測試的概念。
但我認為這樣的測試非常重要。你來這里問,3萬元,到底是投資股票、還是基金、還是P2P,首先我們要知道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比如,一個承諾保本但最高收益只有5%的產品,和一個可能虧損20%但最高收益也有20%的產品,你會選擇哪一個?又比如,是否能接受3萬元投資下去就虧損10%?20%?30%?以及,你的期望收益率是多少?現在我們都不知道,其實很難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現在市場上的投資產品,主要可以分為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其代表就是股票和債券。下面具體分析一下兩種產品的特點供你參考。
1、股票:投資股票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購買股票,二是投資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三是投資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
直接購買股票,不外乎面對三個問題:買哪個?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全球股市發展這么多年,主要形成了兩種答題思路,技術派和基本面派,前者主要看K線圖,后者主要研究公司的業務、財務情況。兩條道路鉆研深入了都可以賺錢,所以如果你計劃直接購買股票,一定要選好一個方向,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炒股雖然不如學習理工科復雜,但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俗話說,股市上七虧兩平一賺,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賺錢效應出現后跑步入市,不具備基本的選股能力,結果高位站崗。
指數型基金的投資思路和購買股票差不多,但它的關注重點在于判斷某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公司組合(比如同行業、同等規模等)的走勢,相對單只股票來說不確定性略低。比如你看好銀行業,但又沒有精力去研究到底哪家銀行更好,那就可以直接買入金融ETF或價值ETF,分享銀行業的平均收益。
主動管理的基金的考查重點,由上市公司和行業轉移到基金經理,比如從他的過往業績、基金每季度的持倉變動情況判斷他的投資能力、投資風格。我個人不推薦你購買這種產品,因為這個不能提高你自身的理財水平,而且中國的基金經理職業道德水平存疑。
2、債券:投資債券的方式也有三種,與投資股票一樣。但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差,主要是機構和大戶在參與,3萬元的話,就不建議直接投資了,可以考慮投資債券型基金。購買債券型基金可以防止個別債券的信用風險,收益水平主要和債券市場整體走勢掛鉤,而債券市場走勢主要受市場利率及流動性狀況影響,因此需要密切跟蹤相關市場數據,這個對非專業人士難度可能有點大。
3、貨幣基金:本質上貨幣基金也是債券基金的一種,只是它購買的債券信用更高、波動率更低(有的甚至沒有公開交易市場),所以它可以保本(當然收益也比債券基金低),加之流動性好,深受大城市白領喜愛,尤其是余額寶通過淘寶的渠道成功推廣后。
4、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管計劃/信托/P2P:都屬于固定收益產品,與貨幣基金的相似之處在于基本上可以保本,只是收益高于貨幣基金,但流動性比貨幣基金差,因此只能適用于閑錢理財。
相比之下,銀行理財產品損失本金的可能性最低,也有一兩個月的短周期品種,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貨幣基金。
券商資管計劃和信托的投資門檻比較高,前幾年是剛性兌付,但未來可能違約的案例會越來越多。
P2P我個人認為可以投資,但一定要去大平臺(規模大、股東背景強),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選擇小平臺。至于哪些平臺屬于大平臺,見仁見智,我也不做廣告了,但記住一點,期限半年以內而收益10%以上的都要小心。
5、其他。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都可以關注,投資大宗商品也分為技術派和基本面派,其中基本面派主要是長期關注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新聞、地緣政治動態等。比如最近石油暴跌,那明顯是美國想搞垮俄羅斯,所以石油的底在哪里,非常值得研究。
6、房地產。3萬元就算了,但既然打算學習理財,現在開始關注起來也未嘗不可。比如現在先模擬買下某處房產,等畢業看看漲了沒有。
最后說三點:
1、恭喜你能在大二上學期就認識到,周圍大多數人在混吃等死而自己應該和他們不一樣
2、能在大二上學期就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也非常不容易,但你現在學好專業課、過普通大學生該過的生活也非常重要。炒股的人很容易染上盯盤的習慣,這既不是技術派也不是基本面派,是病,一定不能因為盯盤而逃課或者與周圍同學疏遠。
3、你是怎么選中百發100的?我認為這是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基金產品,第一只完美結合互聯網與金融的產品,其余互聯網金融都是概念炒作。我建議你這只產品如果打開申購,可以把3萬元全部配置進去長期持有。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